根据平沙新城建设规划,未来3至5年将提供3万多平方米的人才保障房,可基本满足高栏港区高端企业、高层次人才对生活配套的需求。
产业快速发展 求贤若渴
近年来,高栏港区积极推进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战略,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石油化工和现代港口物流为主导“3+1”现代临港产业格局。并努力建设世界级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国家级石油化工基地、区域性港口物流中心。
目前在高栏港区注册的企业超过4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5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2家,世界500强企业27家,工业产值10亿级企业20家,其中百亿级企业3家,占全市百亿级企业的3/7。
2017年,高栏港区实现了工业总产值破千亿元、货物吞吐量破1亿吨两大突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74.47亿元,增长10.4%。
近期,高栏港经济区出台了《关于促进人才驱动、打造人才港湾的若干措施》(简称《措施》),促进人才驱动,打造人才港湾,以人才塑造发展优势和产业优势。《措施》涵盖了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的奖励资助力度,健全市场化引才育才机制,优化人才生活服务保障等内容,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目前,港区已引进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中国工程院院士闻雪友,罗勇、王晋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广东省高层次人才伯纳德、广东省领军人才田洪等一批高端人才。
做美新城 筑巢引凤
位于高栏港精细化工区的珠海市赛纬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中高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和铝塑复合膜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董事长戴晓兵是国家“万人计划”专家、广东省领军人才。她告诉记者,正是由于港区的优良发展政策和环境,多年前她把自己的企业搬迁到了高栏港区,但是由于生活和商业等配套的不完善,她和企业的大部分管理人员只好居住在市区。如今平沙新城的建设,为企业留住和吸引人才增添了一块重重的砝码。
记者从高栏港经济区社会保障和公共事业局了解到,高栏港区在人才引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居住”这个硬件“不够硬”,依然是制约港区人才引进和发展的最大短板。为此,高栏港区以“做大港口、做强产业、做美新城,以港促产、以产兴城、以业聚人”为发展目标,致力把平沙新城打造成为集商务办公、会议会展、研发展示、生态住宅于一体,为港区产业人才提供生活、商务配套的现代化海滨新城。
目前,整个平沙新城生活区范围内已出让近50万平方米用地,包括三一重工、烟台万华、中海福陆等多家港区企业都启动了员工的居住项目。此外,未来3到5年,共计3万多平方米的公共租赁房和人才保障房也将陆续在平沙新城建成,届时可基本上满足高栏港区对产业人才居住安置的需求。 |